现在是:2018年9月10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十四五”规划第二批备案课题>>融入语文学科特质的小学创客教育案例实践研究>>学习思考>> 文章
周源《石头剪刀布》听课反思

发布时间:2025/3/3 13:55:32 作者:无 浏览量:141次

Scratch 编程教学中的 “语言转化” 难点突破

一、亮点观察

  1. 任务拆解逻辑清晰:将游戏开发分为 “角色规划 — 脚本编写 — 调试优化” 三阶段,尤其在 “活动二” 中,通过 “自然语言→Scratch 语言” 的转化训练,帮助学生理解 “按键控制”“随机造型” 等功能的实现逻辑,如用 “j/s/b 按键” 对应玩家动作,降低了编程入门的认知负荷。

  2. 半成品支架有效:教师提供已导入角色和基础脚本的半成品,聚焦 “电脑随机出拳” 和 “胜负判断” 两个核心问题,避免学生因环境搭建耗损学习热情,体现了 “脚手架教学” 的设计理念。

二、不足反思

  •  在 “判断语句” 教学中,教师虽提示了 “造型编号比对”,但未通过具体案例(如 “玩家出石头(s 键)时,电脑造型编号为 1 则平局”)演示逻辑运算过程,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数字与逻辑运算模块” 的实际应用场景。

三、改进建议

用表格呈现 “玩家动作 — 按键 — 电脑造型编号 — 胜负结果” 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并结合 Scratch 模块演示如何用 “如果… 那么…” 语句实现条件判断,帮助学生建立 “规则→代码” 的映射思维。

主办单位: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 地址: 常州市金坛区徐塘路216号 电话: 0519-82358009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