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18年9月10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十四五”规划第二批备案课题>>融入语文学科特质的小学创客教育案例实践研究>>学习思考>> 文章
赵玲霞《石头剪刀布》听课反思

发布时间:2025/2/4 13:45:18 作者:赵玲霞 浏览量:99次

小组合作与创新升级的实施效率

一、亮点观察

  1. 升级任务激发创意:“活动三” 鼓励学生提出 “金点子”(如添加计分系统、动画特效),将单一游戏拓展为个性化作品,符合项目式学习中 “迭代优化” 的理念,部分学生尝试加入 “音效模块” 或 “角色造型切换动画”,展现了创新思维。

  2. 跨学科知识融合:游戏设计涉及数学(随机数、逻辑运算)、美术(角色造型)、体育(游戏规则)等元素,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的综合性特征。

二、不足反思

  •  小组合作中存在 “少数学生主导编程,其他成员旁观” 的现象,尤其在代码编写环节,能力差异导致参与度不均;“金点子” 交流时间不足,部分小组未能充分讨论即开始编程,创意深度受限。

三、改进建议

  1. 角色分工表:提前明确小组内 “策划员(规则设计)、程序员(代码编写)、测试员(调试优化)、汇报员(成果展示)” 的角色,确保每人有具体任务;

  2. 创意孵化时间:设置 “10 分钟头脑风暴” 环节,用便利贴收集小组创意并排序,选择可行性最高的方案进行开发,避免盲目编码。

总结:该课程以 “石头剪刀布” 为载体,将算法思维、编程技能与德育渗透有机结合,但若能在细节处加强差异化指导、深化伦理探究及优化合作机制,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与实践能力。

主办单位: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 地址: 常州市金坛区徐塘路216号 电话: 0519-82358009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