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18年9月10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十四五”规划第二批备案课题>>融入语文学科特质的小学创客教育案例实践研究>>学习思考>> 文章
周源:学习心得(二)

发布时间:2025/5/12 11:29:34 作者:周源 浏览量:49次

"问题情境""思维解放"——小学语文创客教育的实践启示


王静老师在《"双减"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创客教育"的实践研究》中提出的"创设问题情境"策略,为语文元素融入创客课程提供了典范。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将语文要素自然融入创客活动:从文本细读到角色代入,从情节预测到创意表达,每个环节都紧扣语文要素展开创客实践。

这种融入的关键在于把握语文要素与创客活动的契合点。以"预测"这一语文要素为例,教师不是简单要求学生猜测故事发展,而是引导他们基于文本线索、生活经验和逻辑推理进行合理预测。学生在创客活动中制作的"老屋心情卡""求助动物档案"等作品,既是对文本理解的具象表达,又是创意思维的物化呈现。这种融合使语文要素不再是抽象的知识点,而成为创客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特别注重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语文要素。例如,当学生提出"老屋被施了魔法"的猜想时,教师不是简单否定,而是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象,并回到文本寻找依据。这种处理既保护了学生的创意思维,又强化了"有理有据表达观点"的语文能力要求。创客活动中,学生制作的"魔法说明书""老屋日记"等作品,都是语言运用的生动实践。

更深层的融合体现在思维发展与审美创造方面。教师设计的"如果你是老屋会怎么想"的创客任务,要求学生将抽象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具体的语言表达和手工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更经历了完整的审美创造过程:感受美(体会老屋的情感)—理解美(分析帮助行为的意义)—创造美(设计帮助方案)。这种融合使语文要素的学习升华为审美体验和思维训练。

这种融合模式启示我们,语文要素的融入不是简单的知识叠加,而是要在创客活动中找到语文要素的生长点。当学生在创客活动中需要运用语文要素解决问题时,学习就变成了内在需求而非外在要求。这种自然的融合,正是语文创客教育的精髓所在。

主办单位: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 地址: 常州市金坛区徐塘路216号 电话: 0519-82358009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