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18年9月10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十四五”规划第二批备案课题>>融入语文学科特质的小学创客教育案例实践研究>>学习思考>> 文章
周源:学习心得(一)

发布时间:2025/3/4 11:28:21 作者:周源 浏览量:45次

创客空间:初中语文教学的革命性重构

《创客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施路径》中提出的"创建语文教育创客空间"构想,为语文要素融入创客课程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这个空间不是简单的活动场所,而是语文要素与创客活动深度融合的生态系统,其中每个创客项目都是语文要素的实践载体。

以文中提到的"校园读书会""创意诗歌比赛"为例,这些活动将语文要素转化为创客任务的具体要求。在诗歌创作创客项目中,学生需要运用"意象营造""节奏韵律"等诗歌要素,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创作。这种设计使语文要素不再是抽象的知识点,而成为创客实践的操作指南。学生制作的"诗歌拼贴画""配乐朗诵视频"等作品,都是语文要素的创造性呈现。

创客空间特别注重将"综合性学习"这一语文要素转化为跨学科创客项目。比如"古诗新唱"项目融合了文学、音乐、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学生先赏析古诗(文学要素),然后谱曲演唱(音乐要素),最后制作MV(技术要素)。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古诗意境""把握情感基调"等语文要素自然融入创作流程,成为项目完成的质量标准。

"文创平台"建设中,语文要素的融入更具系统性。平台设置的"文学知识竞赛"考察学生的积累与运用能力,"戏剧创编"项目训练表达与交流能力,"微电影制作"培养审美与创造能力。这些项目共同构成了语文要素的实践体系,使创客空间成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基地。

这种融合模式的关键在于建立"要素—任务—作品"的转化机制。教师需要将语文要素分解为具体的创客任务要求,引导学生将要素理解转化为作品创作。例如,在"名著新编"项目中,"人物形象分析"要素转化为角色设计任务,"情节结构"要素转化为故事板绘制任务。这种转化使语文学习具有了创客教育的实践特质。

创客空间的深层价值在于,它重构了语文要素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应用,从机械记忆走向创造实践。当学生在创客项目中自然而然地运用语文要素解决问题时,语文学习就实现了从"知道""做到"的质变。这种变革正是语文教育改革追求的理想状态。

主办单位: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 地址: 常州市金坛区徐塘路216号 电话: 0519-82358009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