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玲霞:学习感悟(二)
发布时间:2025/1/10 15:48:43 作者:赵玲霞 浏览量:52次
在阅读《创客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路径》一文后,作为一名信息科技教师,我深受启发。文章展示的语文教学创新实践,不仅为学科融合提供了生动案例,更为我们信息科技教师的角色定位带来了新的思考。
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作为信息科技教师的新可能:
1. 成为学科融合的桥梁:帮助语文教师理解技术,同时理解语文教学需求
2. 开发跨学科项目:设计同时涵盖语文和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项目
3. 提供技术培训:针对语文教师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
我们尝试利用古诗文创作创客项目,使用Scratch让学生通过编程呈现诗词意境,既锻炼计算思维,又深化文学理解。
文中提到的"过程性证据链"评价系统给了我很大启发。在支持语文创客项目时,我们应该:
1. 建立多维评价标准:包括技术运用、语文理解、创新思维等维度
2. 开发评价工具:如使用量规(Rubric)评估技术运用的适切性
3. 注重反思环节: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如何帮助理解文本
基于本文启发,我计划:
1. 与语文教研组建立固定协作机制
2. 开发"语文+技术"融合课程资源包
3. 组织跨学科教学研讨活动
4. 建立学生作品案例库
这篇文章让我深刻认识到,信息科技教师不应只是技术指导者,更应该是教育创新的协作者。通过支持学科教师的创客实践,我们正在共同塑造面向未来的教育图景。技术不是目的,而是促进深度学习的桥梁。期待未来能与更多学科教师展开这样的深度合作,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