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课题组第二次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25/4/25 14:30:10 作者:褚辉 浏览量:75次
汇聚智慧,共探《千米的认识》跨学科教学新路径
——《小学跨学科融合 “伴?行” 作业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研讨活动报道
在教育创新的浪潮中,跨学科融合教学已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举措。2025 年 4 月25日,《小学跨学科融合 “伴?行” 作业的实践研究》课题组于新城小学 成功举办了《千米的认识》跨学科案例迭代研讨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热情参与,大家齐聚一堂,围绕跨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展开深入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小学跨学科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活动在热烈而庄重的氛围中拉开帷幕。首先,由负责《千米的认识》跨学科作业设计的核心团队代表 周青进行详细汇报。在数学方面,团队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作业,如 “城市交通路线规划” 主题作业,学生需要根据地图信息,计算不同公交线路的长度,涉及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以及复杂的路程计算,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还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体育维度,通过组织模拟长跑活动,为学生规划了校园内及校外的长跑路线,距离以千米为单位设定。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仅亲身感受到千米的实际长度,还学会记录跑步时间与速度,初步建立起运动与距离、时间的关联概念。科学领域,设计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距离与时间关系的作业,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交通工具行驶 1 千米路程所需时间的差异,并尝试从科学原理角度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与逻辑思维。然而,汇报中也指出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部分学生在科学探究实验操作时不够规范,体育活动中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数学作业对于基础薄弱学生难度偏大等。
汇报结束后,进入紧张而热烈的分组研讨环节。数学组教师们各抒己见,高云 提出:“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如千米寻宝游戏,在校园内隐藏不同线索,学生通过完成与千米换算、路程计算相关的数学任务获取线索,找到宝藏,这样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组教师们则聚焦于如何优化模拟长跑活动,储辉 建议:“设置不同难度等级的长跑路线,满足不同体能学生需求,同时增加一些趣味挑战,如在特定千米标记处设置体能小游戏,完成后可获得奖励,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科学组教师们围绕深化探究环节展开讨论,刘辉认为:“应引入更多先进的测量工具,如智能运动手环,让学生更精确地测量运动距离、时间和速度,同时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分析数据,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各小组研讨氛围浓厚,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
随后的集中交流阶段,各小组分享了研讨成果,教师们相互学习、借鉴,进一步拓宽了思路。在此基础上,活动邀请的跨学科教育专家 [专家姓名] 进行了精彩点评与专业引领。专家高度评价了课题组在跨学科教学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初步成果,同时指出,跨学科融合要注重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不能简单叠加。对于《千米的认识》案例,数学是基石,为其他学科提供量化分析方法;体育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千米长度;科学则从原理层面深入剖析运动与距离的关系。在后续迭代中,应构建更完善的跨学科知识体系,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科学的测量方法,在体育活动中渗透科学的运动健康知识。专家还强调,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分层设计作业和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跨学科学习中有所收获,并分享了国内外多个优秀的跨学科教学案例,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范例。
此次研讨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达成了诸多共识。在作业设计上,要进一步丰富题型,增加趣味性和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实践活动要优化组织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与安全性;科学探究要加强实验指导,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课题组负责人 [姓名] 表示,将根据研讨成果,组织团队对《千米的认识》跨学科案例进行全面优化与迭代。未来,课题组还将持续开展此类研讨活动,不断探索跨学科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高效的跨学科学习体验,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推动小学跨学科融合教学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相信在全体课题组成员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小学跨学科融合教学必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