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丽佳:学习感悟(二)
发布时间:2024/9/10 13:46:34 作者:芮丽佳 浏览量:54次
研读《创客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施路径》一文,如推开一扇新窗,让我对“创客教育+语文教学”的融合逻辑与实践路径有了深刻洞察,更明晰了语文教学突破传统藩篱的创新方向。
一、理解创客教育:从理念到关联
文章厘清了创客教育的内核——创新、实践、分享。创客源于将创意落地的行动者,而创客教育则是教育改革向“创新”聚焦的信号。当这一理念与初中语文教学交织,二者既有共性也存差异:共性在于指向学生全面发展,以素养培育拓宽成长空间;差异体现在创客教育更强调通过协作调整目标、以学科融合强化技能、以模式变革打破传统。这种关联揭示了一个核心:语文教学可借创客教育的“创新基因”,激活课堂活力,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创造”。
二、实践路径:从认知到行动
(一)资源整合:打破课堂的“围墙”
文章提出“语文创客教学资源应延展到课外教材与实践活动”。这启示我们,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与教室。例如,学习散文《春》时,可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四季变化,拍摄“自然笔记”并配文赏析;讲解民俗文化类课文时,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语言与文化的交融。把生活变成语文课堂,让资源成为创新素材,才能真正实现“大语文”教育观。
(二)创客空间:搭建成长的“舞台”
文中强调“创建语文创客空间,整合文学爱好者,强化协作与创新”。若在班级打造“语文创客角”,可开展多元活动:组织“经典改写”工作坊,让学生将《孔乙己》改编为短视频脚本;搭建“文创擂台”,以“边塞诗”为主题创作现代诗或插画。这些实践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文学热情,更能在协作中培养沟通、创意落地的能力,让“热爱语文”从兴趣变成行动。
(三)模式优化:重构教学的“逻辑”
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文章指出,优化模式需让“语文理论更简化、教学过程更生动”。例如,讲授议论文写作时,可设计“辩论+写作”项目:先围绕“AI会取代人类写作吗”展开辩论,再引导学生提炼观点、梳理逻辑,将抽象的“论证方法”转化为具体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在“做中学”,才能让知识真正“活”起来。
(四)教师成长:点燃创新的“火种”
创客教育的落地,离不开教师的“创客精神”。文章提到“通过专题会、公开课评比提升教师素质”。作为教师,需主动跳出舒适区:参加创客教育沙龙,学习跨学科教学思路;观摩创新课堂,借鉴“项目式学习”“情境化教学”等方法;更要在课堂中大胆尝试,哪怕是一次失败的“创意写作实验”,也是向创客精神靠近的一步。教师先成为“创客”,才能引导学生成为创造者。
三、展望:让创客基因融入语文血脉
创客教育为初中语文教学注入了“创新、实践、协作”的基因。它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更新,更是教育理念的迭代——让语文从“知识传授”转向“素养培育”,从“课堂学习”拓展到“生活实践”。作为教育者,我们需以文章为指引,将创客思维融入日常教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能感受文字之美,又能锻炼创新之力,真正实现“以语文育人,以创新赋能”。
愿我们都能成为语文创客教育的践行者,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