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18年9月10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十四五”规划第二批备案课题>>融入语文学科特质的小学创客教育案例实践研究>>学习思考>> 文章
芮丽佳:学习感悟(一)

发布时间:2023/12/12 13:44:18 作者:芮丽佳 浏览量:51次


在“双减”政策持续深化的背景下,研读《“双减”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创客教育”的实践研究》一文,犹如在语文教学创新之路上觅得新航标,让我对“创客教育如何赋能小学语文课堂”有了深刻认知与实践思考。

一、理念觉醒:创客教育与小学语文的深度契合

文章明晰了“创客教育”的内核——以兴趣为基,将创意具象化,强调创新、实践、分享的融合(STEAM教育的延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一理念的融入意义深远:传统课堂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收知识,而创客教育主张“学生中心”,通过激活探究欲、培养创新思维,呼应“双减”“提质增效”的诉求。例如,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引导学生质疑“老屋为何不倒”,结合生活经验预测情节,让语文学习从“接受”转向“发现”,真正实现减负中的素养提升。

二、实践破局:创客教育的课堂落地路径

(一)创设问题情境,点燃探究火种

文章提出“用互联网资源、多媒体创设趣味情境”。在教学中,可依托技术突破课本局限:教《草船借箭》时,通过3D动画还原赤壁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雾天借箭”的智慧;借短视频、互动游戏引入《爬山虎的脚》,激发学生对自然观察的兴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正是创客教育“激趣为先”的体现。

(二)构建民主环境,释放创新活力

创客教育要求教师从“权威”转变为“组织者”。文中以《四个太阳》为例,鼓励学生突破“太阳是红色”的固有认知,画出“彩色太阳”表达对四季的想象。课堂中,我们可进一步放权:让学生自主设计《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思维导图,或分组辩论“狐假虎威中狐狸的智慧该不该肯定”。尊重学生的独特视角,让课堂成为创意生长的土壤。

(三)创设想象空间,攀登灵感高峰

语文学习离不开想象。文章强调“利用竞赛、创作激发创新力”:组织“诗歌改写大赛”,让学生把《村居》改写成现代诗;开展“课文续集创作”,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新结局。这些实践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突破思维边界,将“学语文”升华为“用语文创造”。

(四)崇尚“做中学”,深耕课本剧实践

创客教育的精髓是“实践出真知”。文中提到编排《狐假虎威》《负荆请罪》等课本剧,这一形式兼具趣味性与综合性:学生需研读文本、设计台词、制作道具、合作表演,在“做”中深化对人物、情节的理解,同时锻炼表达力、协作力。让语文学习从“平面阅读”走向“立体体验”,正是双减背景下“增效”的有力尝试。

(五)多层交流,共享创新成果

文章倡导“围绕争议点开展辩论、互评”。如教学《井底之蛙》时,组织“青蛙的眼界是否该被批判”的辩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剖析寓意。这种交流打破“单一答案”的禁锢,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多元视角,让学习成果在碰撞中升华。

三、角色重塑:教师的“创客”成长必修课

创客教育的落地,要求教师先成为“创客型教师”:既要更新观念,接纳“学生主导、开放多元”的课堂;又要提升能力,掌握多媒体技术、项目式学习设计等方法。正如文中所言,教师需“从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创新引导者”,在双减浪潮中,以创客思维重构课堂,方能真正实现“减负”与“提质”的双赢。

结语:创客教育为小学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通往“创新、实践、成长”的新窗。在双减背景下,它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的迭代——让语文课堂成为培育创新精神的沃土,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语文学习中释放创意、收获成长。未来,我愿以文中智慧为帆,在创客教育与小学语文融合的海洋中勇敢探索,驶向更具活力的教学新岸。

主办单位: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 地址: 常州市金坛区徐塘路216号 电话: 0519-82358009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