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杰)关于《自制气泡水》跨学科“伴·行”作业的迭代思考
发布时间:2025/2/15 16:41:04 作者:周文杰 浏览量:58次
建议将自制气泡水作业重点放在化学反应原理探究上,引导学生观察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设计对比实验,比如改变反应物比例,记录气泡产生的速度和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首先要准备好实验材料:小苏打、柠檬酸、透明塑料瓶、电子秤、搅拌棒、计时器等。为确保实验安全,教师需提前强调操作规范,如佩戴护目镜,避免原料进入眼睛。
实验开始,学生先进行基础配比实验,将 2 克小苏打与 3 克柠檬酸分别倒入装有 200 毫升水的塑料瓶中,迅速盖紧瓶盖,观察并记录气泡产生的初始时间、气泡持续冒出的时长,以及瓶内溶液的变化。随后,改变反应物比例,进行三组对比实验:第一组将小苏打增加到 4 克,柠檬酸保持 3 克;第二组小苏打 2 克,柠檬酸增加到 6 克;第三组小苏打和柠檬酸均为 5 克。每次实验都要保证水量、水温等其他条件一致,使用计时器精确记录气泡产生的时间,用手机拍摄视频辅助观察气泡产生速度的变化。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比例下气泡产生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某些比例下气泡产生得又快又多,而有些比例则反应缓慢。通过这样的对比实验,学生不仅能直观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比例对反应效果的影响,还能在观察、记录、分析数据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观察分析能力,为后续深入学习科学知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