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18年9月10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十四五”规划第二批备案课题>>小学跨学科融合“伴.行”作业的实践研究>>研究动态>> 文章
课题组 2025 年 2 月网络研讨报道

发布时间:2025/2/21 16:39:48 作者:郭忠亮 浏览量:63次


2025 年 2 月 20 日下午,《小学跨学科融合 “伴?行” 作业的实践研究》课题组通过腾讯会议平台,成功举行了以 “深化跨学科作业融合策略与优化实施评价体系” 为主题的网络研讨会。本次研讨聚焦课题中期评估问题,汇聚全体成员智慧,为后续研究明确方向。

会议伊始,课题负责人简要回顾了课题前期成果与中期评估反馈,强调本次研讨对解决 “学科融合深度不足”“长周期作业完成度低” 等关键问题的重要性。在案例分享环节,数学组 [老师姓名 1] 展示了《校园植物生长监测》作业迭代成果,通过融入科学 “光合作用” 与体育 “养护动作规范” 内容,学生对数学数据模型理解更深入,作业参与度从 50% 提升至 70%。但也面临家长指导难度大、学科知识衔接生硬等问题。科学组 [老师姓名 2] 则分享了《自制风力发电机》跨学科作业中,利用项目式学习促进学生多学科知识应用的经验,同时指出评价侧重结果、忽视过程合作的弊端。

围绕学科深度融合策略,成员们展开热烈讨论。[专家姓名] 专家线上指导,建议从学科核心概念出发,以 “系统与模型”“能量转换” 等大概念统整作业内容,构建跨学科问题链,驱动学生深度探究。如在《校园生态系统调查》作业中,融合数学统计、科学生态知识、语文报告撰写,设计 “校园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关系” 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跨学科分析。

针对长周期作业实施困境,成员们提出细化分层任务、加强家校培训的方案。将长周期作业拆分为多阶段小任务,基础版侧重知识巩固,挑战版鼓励创新拓展。同时,制作家长指导视频微课,定期开展线上家长会,提高家长参与度。如《探索家乡古建筑》长周期作业,通过分层设计,完成度有望从 60% 提升至 80% 以上。

在数字化评价工具应用研讨中,信息技术教师介绍了正在开发的 “跨学科作业过程记录模块”,能自动采集学生合作时长、任务贡献等数据。成员们就评价指标细化展开研讨,确定增加 “创新思维”“问题解决灵活性” 等观测点,完善评价量表。

本次网络研讨成效显著,明确了以大概念为引领的融合策略、弹性分层实施机制优化方向及数字化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后续,课题组将依据研讨成果,开展作业迭代实践,定期跟踪反馈,推动课题研究取得高质量成果,助力小学跨学科融合作业落地生根。


主办单位: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 地址: 常州市金坛区徐塘路216号 电话: 0519-82358009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