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18年9月10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十四五”规划第二批备案课题>>小学跨学科融合“伴.行”作业的实践研究>>计划总结>> 文章
姚启兵第二阶段研究计划(2024 年 11 月 - 2025 年 6 月)

发布时间:2024/11/8 15:50:12 作者:姚启兵 浏览量:54次

024 年 11 月 —2025 年 12 月个人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期报告中 “学科融合深度不足” 问题为导向,聚焦数学与体育、科学的核心概念联结,通过大概念统整作业设计,突破 “数据统计” 层面的浅层融合。

二、研究目标

构建 “数学思维 + 科学探究 + 体育实践” 的跨学科作业框架,完成 3 个深度融合案例开发;

提炼数学学科在跨学科作业中的 “建模与推理” 能力培养路径;

优化数学与科学学科知识点衔接表,解决 “柱状统计图” 等概念表述冲突问题。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深化融合设计

参与 “系统与模型” 专题培训(2024 年 11—12 月),以 “测量与数据” 为大概念,设计《校园运动能量消耗测算》作业,融合数学统计(平均数)、科学能量转换、体育运动强度监测,形成 “数据收集 — 建模分析 — 实践验证” 闭环。

针对中期发现的 “温度”“统计图” 概念差异,联合科学组修订《学科术语对照表》,明确数学 “条形统计图” 与科学 “柱状统计图” 的表述规范(2025 年 1—2 月)。

长周期作业实施优化

设计《学期体质监测数据分析师》长周期作业,拆解为 “每周跳绳数据记录 — 月度班级数据对比 — 学期趋势分析” 三阶段,配套数学 “折线统计图” 教学进度,每月安排 1 课时集中指导数据处理(2025 年 3—6 月)。

开发 “基础版”(单学科数据记录)与 “挑战版”(跨学科关联分析)分层任务,通过家校沟通平台推送简化版任务至参与度低的家庭(2025 年 7—8 月)。

评价工具迭代

在《确定起跑线》作业评价中,增加 “数学建模合理性” 指标,如 “能否用圆的周长公式解释跑道差距”,权重提升至 35%(2025 年 9—10 月)。

引入 “数学思维可视化” 工具,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呈现作业中数学知识与体育、科学的关联路径(2025 年 11—12 月)。


主办单位: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 地址: 常州市金坛区徐塘路216号 电话: 0519-82358009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