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18年9月10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十四五”规划第二批备案课题>>小学跨学科融合“伴.行”作业的实践研究>>计划总结>> 文章
周雪萍第一阶段研究计划

发布时间:2023/11/8 15:35:36 作者:周雪萍 浏览量:55次

周雪萍第一阶段研究计划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针对当前体育作业存在 “实践单一化、学科碎片化” 的问题,结合我校 “伴?行” 作业强调伙伴合作与共同实践的理念,本阶段聚焦体育教材中可与数学、科学融合的知识点梳理,旨在建立 “运动技能 - 科学原理 - 数学应用” 的跨学科联结。具体目标为:完成体育教材融合点梳理表,形成《体育跨学科资源分析报告》,搭建 “体育实践 + 学科知识” 的作业设计理论基础。

二、研究内容与实施路径

(一)体育教材融合点系统梳理(2023 年 6 月 - 8 月)

按运动类型分类梳理

将苏教版体育教材按 “田径”“球类”“体操”“健康知识” 等模块,梳理可与数学、科学融合的知识点:

田径类:跑步距离、跳绳次数(可与数学统计融合);起跑姿势、跳跃角度(可与科学力学融合);

健康知识:心率测量、体质测试数据(可与数学数据分析、科学人体生理融合)。

制作《体育跨学科融合点清单》,标注每个知识点的 “运动场景”“学科关联”(如 “跳绳次数” 关联数学 “计数与统计”、科学 “运动与能量”)。

学科目标对比分析

与数学、科学教师协作,对比同一运动场景下的学科目标差异。例如:

体育 “一分钟跳绳测试”(一年级)与数学 “一分钟有多长”(二年级)的教学时段错位,需设计衔接方案;

体育 “体质健康数据记录” 与科学 “实验数据采集” 的规范性差异,需统一记录标准。

形成《体育与数学、科学学科目标对比表》,明确 “体育实践为场景、数学科学为工具” 的融合原则。

(二)跨学科作业理论模型构建(2023 年 9 月 - 10 月)

文献研究与模型设计

研读《体育与健康跨学科教学指南》《运动科学中的数学应用》等文献,提炼 “运动技能学习 - 科学原理探究 - 数学量化分析” 的跨学科作业模型,形成《体育跨学科作业理论框架笔记》。

设计《体育主导型跨学科作业设计流程图》,包含 “运动任务确定→科学问题提出→数学工具选择→伙伴合作实施” 四个环节。

典型案例预研

选取 “跳绳达标”“50 米跑” 等高频运动项目,预研跨学科作业设计思路。例如:

体育任务:完成一分钟跳绳测试;

科学问题:跳绳速度与心率的关系;

数学工具:数据统计与图表绘制;

形成《“跳绳达标” 跨学科作业预研报告》,分析学科融合的可行性与潜在问题。

(三)实践现状调研与资源整合(2023 年 11 月)

教学与家庭调研

设计《体育跨学科作业教师访谈提纲》《家庭体育实践问卷》,调查:

教师对 “体育 + 数学 / 科学” 作业的设计难点;

家长对孩子在家进行体育实践的支持程度(如是否配合测量运动数据)。

整理调研结果,形成《体育跨学科作业实施环境分析报告》。

融合点可行性评估

组织体育组教师对《融合点清单》进行打分评估,重点关注 “运动安全性”“家庭实施便利性”“学科融合自然度”,筛选出 3-4 个优先开发的融合点(如 “体质健康数据统计”“运动轨迹测量”),形成《体育融合点实施优先级表》。


主办单位: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 地址: 常州市金坛区徐塘路216号 电话: 0519-82358009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