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18年9月10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十四五”规划第二批备案课题>>小学跨学科融合“伴.行”作业的实践研究>>计划总结>> 文章
第一阶段研究计划刘辉

发布时间:2023/11/8 15:32:11 作者:刘辉 浏览量:51次

第一阶段研究计划刘辉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基于 2022 版新课标对跨学科教学的要求及 “双减” 政策下作业优化需求,结合我校 “伴?行” 文化品牌,本阶段聚焦数学学科与体育、科学的融合资源梳理及理论建构,旨在解决 “数学知识点与其他学科衔接不明确”“跨学科作业设计理论支撑不足” 的问题。具体目标为:完成数学教材中可融合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形成《数学跨学科融合点分析报告》,搭建数学思维与体育实践、科学探究的理论联结框架。

二、研究内容与实施路径

(一)数学教材资源系统梳理(2023 年 6 月 - 8 月)

建立数学学科融合点筛选框架

按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四大领域,梳理一至六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材知识点,重点标注与体育、科学相关的内容。例如:

统计与概率:四年级 “平均数”“条形统计图” 可与体育体质测试数据、科学实验数据记录融合;

图形与几何:六年级 “圆的周长” 可与体育跑道设计、科学圆周运动探究结合。

制作《数学跨学科融合点初步清单》,标注每个知识点的 “适合年级”“学科关联度(1-5 星)”“潜在融合方向”(如数据统计、测量应用等)。

学科交叉比对与冲突分析

与体育、科学教师协作,对比同一知识点在不同学科的表述与目标差异。例如:

数学 “温度”(四上)与科学 “温度和温度计”(三下)的教学目标差异 —— 数学侧重温度的数值计算,科学侧重测量与原理探究;

数学 “柱状统计图”(五下)与科学 “柱状统计图”(四上)的概念表述冲突,需统一术语为 “条形统计图”。

形成《数学与体育、科学知识点冲突解决方案》,明确 “以数学术语为标准”“以核心学科目标优先” 等原则。

(二)理论学习与跨学科思维建构(2023 年 9 月 - 10 月)

专题理论学习

研读《跨学科学习设计:理念与实践》《数学思维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等文献,重点摘录 “数学建模”“数据可视化” 等理论在跨学科作业中的应用案例,形成《数学跨学科理论学习笔记》3-4 篇。

参与课题组组织的 “数学与科学、体育的思维联结” 专题研讨会,分享 “统计思维在体育健康分析中的应用” 等观点,形成研讨纪要 2 份。

数学跨学科作业设计框架初探

基于 “问题驱动 - 数据支撑 - 学科融合” 逻辑,初步构建数学主导型作业设计框架。例如:

问题情境:“如何科学分析班级跳绳水平”(体育实践问题);

数学工具:平均数计算、条形统计图绘制(数学知识);

科学关联:运动强度与心率的关系(科学原理)。

设计《数学跨学科作业设计模板(草稿)》,包含 “数学核心知识”“体育实践场景”“科学探究问题” 等栏目。

(三)前期调研与资源整合(2023 年 11 月)

教学现状调研

设计《数学跨学科作业认知问卷》,面向四年级数学教师与学生发放,调查 “数学知识在体育、科学中的应用频率”“学生对跨学科作业的接受度” 等,回收有效问卷不少于 80 份,形成《数学跨学科作业现状调研报告》。

融合点优先级评估

组织数学组教师对《融合点初步清单》进行可行性评估,从 “学科目标一致性”“教学时段协调性”“学生认知适配性” 三方面打分,筛选出 TOP5 优先开发的融合点(如 “统计图表”“测量与运动” 等),形成《数学融合点优先级排序表》。

三、阶段性成果与验收标准

文本成果:《数学跨学科融合点分析报告》《数学与体育、科学知识点冲突解决方案》;

工具成果:《数学跨学科作业设计模板(草稿)》《数学融合点优先级排序表》;

调研成果:《数学跨学科作业现状调研报告》。


主办单位: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 地址: 常州市金坛区徐塘路216号 电话: 0519-82358009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