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18年9月10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十四五”规划第二批备案课题>>小学跨学科融合“伴.行”作业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文章
学习《“时间从哪里来” 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4/12/27 15:14:45 作者:周文杰 浏览量:84次

学习《“时间从哪里来” 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以天文视角探究时间起源,为跨学科教学打开了全新维度。天文学中,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作为时间计量的根基,其运行规律深刻影响着人类对时间的认知与定义。昼夜交替源于地球自转,使人类形成了 “日” 的基本时间单位;四季更迭因地球公转而生,“年” 的周期概念由此界定。这种与宇宙运行规律紧密相连的时间观念,不仅为时间赋予了科学依据,更揭示了时间在浩瀚宇宙中的本质属性。
在实际教学设计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持续性的天文观测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分组记录一整个月的日出日落时间,利用数学中的统计知识,制作时间变化折线图,直观呈现昼夜时长的变化趋势。结合地理学科知识,分析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差异的原因,理解地球公转轨道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同时,引入历史学科内容,讲述古代天文学家如何通过观测天象制定历法。如古埃及人依据天狼星的运行规律制定太阳历,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通过圭表测影确定节气,帮助学生感受人类在时间认知探索过程中的智慧结晶,增强文化认同感与科学探索精神。这种跨学科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学科壁垒,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时间概念,培养综合思维能力与实践探究能力。


主办单位: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 地址: 常州市金坛区徐塘路216号 电话: 0519-82358009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