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18年9月10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十四五”规划第二批备案课题>>小学跨学科融合“伴.行”作业的实践研究>>研究动态>> 文章
《小学跨学科融合“伴·行”作业的实践研究 》 资源使用建议及思考

发布时间:2024/4/24 10:12:06 作者:姚启斌 浏览量:174次

小学跨学科融合“伴·行”作业的实践研究  

资源使用建议及思考

 

一、规范教材知识点的梳理,梳理出可融合跨学科的知识点及年级

我们以一至六年级苏版新版(第四版)数学教材为主线,结合科学、体育教材重新进行三个学科教材相近知识点的梳理工作。并以知识点为主轴,结合学科、册次、 教学目标,形成小学数学、小学科学、体育可设计融合“伴·行”相近知识点汇总。

二、作业设计中的建议

(一)作业目标把握要准确清晰

数学学科体现数学思维训练,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科学学科注重实验技能、创新意识的培养,并强化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体育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掌握运动知识,对于小学数学、小学科学、体育个学科的相近知识点,教师要从学科的教学目标要求出发,切实提高作业实效。

(二)教学进度调整要合理科学

在小学数学、小学科学、体育相近知识点的作业时间安排上,要倡导“学科多视角,教材巧运用”。对三门学科教材知识点衔接明显不合理的内容应进行调整,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并形成一定序列,实现学科有效整合,以达成“以生为本,学为中心,能力为重,轻负高质”的作业效果。

(三)学科资源有效连接

数学和科学、体育同属于同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1. 有效整合相关知识

如小学科学中也有关于方向与位置的研究,通过学习指南针认识了八个方向,而这部分内容系统地出现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小学科学中还有很多的图表,如表格、韦恩图、各类统计图等,用在观察、实验后对现象和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小学数学教材也非常重视图表的认识。可见,小学科学和小学数学的教学能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对这些内容和方法进行有机整合,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造就学生一门通而门门通的技能。

2. 避免同知识点重复学习

不少知识点或概念在数学、科学中均有出现,由于教学时间前后不一,学生普遍在课堂上重复学习。学科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并进行恰当运用,避免学生对同一知识点重复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一种是数学在前、科学在后的情况,如数学中“一分钟有多长”在二下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充分感受一分钟时间的长度。而小学科学五上和五下教材中也要求对于“一分钟”“时间”的感受,基于学生的学习经 验,小学科学教师应发挥学生对“一分钟”的前概念,可以简化作为课前导读即可,不需占用课堂时间。

另一种是科学在前、数学在后的情况,如“体积、容积”在三上科学中,进行“比较水的多少”科学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比较方法有多种,在探究中学习使用工具测量物体体积———量筒,同时认识“毫升”

表示体积多少。在小学数学五上中是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小学数学教师可根据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对“体积和容积”的认知,简化学生的实验过程,加强学生对体积容积的数学运用。

3. 排除混淆性知识负迁移

同一知识点在两个学科中的表述不一致,造成学生学习的负迁移,如图表名称。科学在四上前半学期学了柱状统计图,而学生要在五下后半学期才学习条形统计图,很多学生就会将数学中的条形统

计图表述为柱状统计图。由于科学教学在前,导致大量学生在数学教学“条形统计图”时,以“柱状统计图”表述更多,“条状”“柱状”混淆不清,概念纠正比较困难,负迁移影响教学效率。在组织两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时,经常涉及“相关概念和单位表述”等问题,因此,统一科学地表述知识点,有利于学

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

 


主办单位: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 地址: 常州市金坛区徐塘路216号 电话: 0519-82358009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