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18年9月10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十四五”规划第二批备案课题>>小学跨学科融合“伴.行”作业的实践研究>>研究动态>> 文章
《小学跨学科融合“伴·行”作业的实践研究 》 资源梳理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4/4/25 10:06:19 作者:姚启斌 浏览量:166次

  小学跨学科融合“伴·行”作业的实践研究  

资源梳理分析报告

根据课题组成员对三门学科资源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做出了思考,明确了思考方向。

1. 同一知识点概念掌握要求不一致

相近知识点,在小学科学和小学数学的表述、体育课上的感悟,在书写、表达的规范上不同,学生概念建立不清晰,存有干扰。

如科学四上教材中出现了柱状统计图概念(图表概念并无说明,而且要求学生会画柱状统计图);而类似的统计图表数学要在五下快期末时才出现,并且准确规范的命名为条形统计图。

2. 相近知识点学科目标要求不一致

1)学科目标完全不同

如数学四上教材中有“温度”一课,科学三下教材中也有“温度和温度计”一课,两节课都要围绕“温度”及“温度计”展开教学,但两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2)学科目标比较一致

如数学二下“一分钟有多长”和科学五下“时间在流逝”一课中,都围绕“感受 1 分钟时间的长短”“估计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展开教学。虽然知识点分布在两学科的不同年段,但两学科教学目标相近。学生在体育课上一分钟的

3)学科目标是延续的

如数学四下图形的分类,让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科学六上的“做框架”,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知识点教学时间安排上不协调

比如数学二下“一分钟有多长”与科学五下“时间在流逝”一课,在好几个点上教学目标是比较一致的,但是体育课上孩子一分钟跳绳则在一年级就要测试。科学要在五年级来讲数学二年级大部分已经感知的内容与现象,实在是浪费时间。

比如数学五下的条形统计图与科学四上的柱状统计图。 比如数学五上学习“体积与容积”的概念及体 积、容积单位,而科学却在三上就直接运用了体积、容积概念和体积与容积单位(学生难道真可以“无学自通”)。 


主办单位: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 地址: 常州市金坛区徐塘路216号 电话: 0519-82358009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