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跨学科融合“伴.行”作业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表
发布时间:2023/10/25 16:10:02 作者:陈振萍 浏览量:1540次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备案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体育、科学
融合“伴·行”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研究方向 5
课题主持人: 陈振萍 郭忠亮
所在单位: 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
申报日期: 2023年9月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O二一年一月制
填报说明
1.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除招标课题、专项课题以外的课题申报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
2.填写前,请先认真阅读《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和《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南》。
3.“研究方向”栏按“课题指南”中“选题与领域”的分类填写,如选题隶属于“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2”,如选题隶属于“课程与教学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5”,其它类别课题以此类推。申报自选课题者,研究方向栏填写“自选课题”。“课题主持人”不得超过两人。
4.《申报评审书》栏目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申报评审书》“三、四、五”三个栏目需保持在同一页面内。
5.《申报评审书》一律用A4纸打印或复印,一式两份,左侧装订成册。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常州市钟楼区紫荆西路6号315室、317室
邮编:213000
电话:0519-86696829,86699812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题主持人基本情况(不超过2人) | |||||||||||||||||
姓 名(1) | 陈振萍 | 性 别 | 女 | 民 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1979年 3 月 | ||||||||||
行政职务 | 专业技 术职称 | 中小学高级 | 研究专长 | 教育教学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
工作单位 |
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 | 手机(必填) |
1396 13961279927 | ||||||||||||||
E-mail(必填) | |||||||||||||||||
姓 名 (2) | 郭忠亮 | 性 别 | 男 | 民 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1981年 2 月 | ||||||||||
行政职务 | 专业技 术职称 | 中小学一级 | 研究专长 | 教育教学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
工作单位 | 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 | 手机(必填) |
13813501980 | ||||||||||||||
E-mail(必填) | |||||||||||||||||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 |||||||||||||||||
姓 名 | 工 作 单 位 | 专业技术职称 | 研究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 |||||||||||||
周青 | 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 校尧塘分校 | 中小学二级 | 教学、理论研 究 | 文献研究、课例研究 等 | |||||||||||||
周文杰 | 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 校新城分校 | 中小学一级 | 教学、理论研 究 | 实施研究、论文撰写 等 | |||||||||||||
杨小燕 | 金坛区段玉裁实验小 学 | 中小学一级 | 课例研究 | 实施研究、论文撰写 等 | |||||||||||||
褚辉 | 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 校尧塘分校 | 中小学一级 | 教学研究 | 调查问卷、课例研究 等 | |||||||||||||
姚启兵 | 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 校新城分校 | 中小学二级 | 教学研究 | 收集资源、案例撰写 等 | |||||||||||||
沈丽 | 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 校新城分校 | 中小学二级 | 教学研究 | 编写文本、课例研究等 | |||||||||||||
李平 | 金坛区华城实验小学 河头分校 | 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 | 实施研究、案例撰写等 | |||||||||||||
课题主持人“十三五”以来教育科研情况 | |||||||||||||||||
课 题 | 课题名称 | 立项部门 | 立项时间 | 任务分工 | 完成情况 | ||||||||||||
乡村学校构建“伴·行”课程的实践研究
|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 2019年12月 | 组长 核心成员 | 已结题 | |||||||||||||
独 立 或 以 第 一 作 者 发 表 或 出 版 的 主 要 论 文 或 著 作(限填10篇) | 论文或著作名称 |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 发表或出版时间 | ||||||||||||||
启于三堂会审 行在“伴·行”课程 | 省特等奖 | 2019.12 | |||||||||||||||
“双减”背景下作业实施与评价的创新实践 | 省三等奖 | 2022.12 | |||||||||||||||
自我评估:让“被动反思”走向“自我发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中反思素养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 省二等奖 | 2019.12 | |||||||||||||||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中“多阶”“伴·行”的思考与实践 | 《考试与评价》 | 2021.02 | |||||||||||||||
让孩子在“私人定制”的“小微共同体”中畅顺发展 | 省二等奖 | 2022.01 | |||||||||||||||
丰满视觉引导 突围高阶思维 | 省二等奖 | 2022.01 | |||||||||||||||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
1.[融合]是指在承认数学、体育、科学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依托苏教版教材,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 2.[伴·行] 伴:指伙伴(英文一词为companion,指带有合作性质的团体,含有共同努力促进,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意思)。行:共同实践行动。在本课题中“伴·行”指提倡微观层面上的命运共同体建设,以生活学习的同行者为伙伴,一起合作,共同实践,最终指向共同成长。 3.[融合“伴·行”作业 ] 特指在苏教材的基础上,将数学、体育、科学学科进行交叉运用,开发的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进行伙伴合作,共同实践行动的作业。
| ||||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 ||||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伙伴合作、共行共进的理念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90年代初在国内的课堂教学中,有了相关内容的研究,研究比较多的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的研究,也有少数学校研究关注的是在课堂中进行伙伴教育的研究,如: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小班背景下实施伙伴教育的实践研究》。 查阅知网资料,通过关键词、篇目检索“融合作业”有358篇,其中绝大多数是从单门学科的角度出发,谈如何在本学科内横向大单元融合设计作业或单门学科宽泛地例谈可以与计算机、其他单门学科或实际生活进行融合作业设计,很少涉及伙伴合作、共同实践的融合作业内容。合作实践类作业文章仅18篇,如:张立娟、陈倩倩等谈到了小学英语实践性作业的应用研究,陈敏、王雪等对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进行了现状分析及案例式研究。同样这些实践类的作业是从单学科视角出发,设计与学科内容相符或拓展的实践类作业,有部分案例谈到了实施作业中如何指导学生合作实践,对我们课题的研究有一定借鉴作用。 像本课题这样,着眼于本校作业实际和学生需求提倡微观层面上的命运共同体建设,依托苏教版教材,将数学、体育、科学学科进行交叉运用,开发的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进行伙伴合作,共同实践行动的作业还没有具体的研究。现研究领域中对本课题中的部分内容有一定高度的认识,我们可以借鉴用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2. 研究的价值 (1)开发融合“伴·行”作业是2022新课标和“双减”政策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当今社会,学生间缺乏“向伙伴学习,和伙伴分享,与伙伴共行共进”的意识,毫无默契的 “伙伴危机”现象普遍存在于学生学习、生活之中。而各科2022新课标都提出了跨越学科边界,将多个学科融合教学的课程观,“双减”政策则提出作业要符合课标教材要求,布置利于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提升和实践操作类作业。由此可见开发融合“伴·行”作业是2022新课标和“双减”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2)基于学生作业现状和发展的需求 《百年哈佛教给学生的15种优秀品质》把乐于伙伴合作、注重实践行动列为哈佛学生必须具备的2种优秀品质。“双减”背景下,各科“双减”作业设计如火如荼地进行,分层类、拓展类、融合类等等,这样的作业大部分为书面作业,一部分学生能在晚延服务完成,回家后又因缺少玩伴,被电子产品占据了大量时间。另一部分学生面对各科都有的“双减”作业完成的比较慢,不仅没能在作业上“减负”,更把这些书面作业延伸到了回家后完成。因此基于伙伴合作、共同实践的数学、体育、科学融合“伴·行”作业的出现更能促进“双减”作业“减负增质”,又能发展学生良好的伙伴关系,满足小学生社会交往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 (3)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学科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 经过多年来的潜心积累和研究,“伴·行”已成为我校数学、体育、科学融合教学的特色,三学科老师伙伴合作开发共上的融合课例:《生态整合、动态调整、优化教学》常州市交流。体育、数学、科学老师从自己学科角度分别撰写的三学科融合论文分别获省特等奖、省二等奖及常州市一等奖。在三学科老师的努力下,三门学科已经开始形成了体现“乐于伙伴合作、注重共同实践行动”核心理念的课程雏形。随着我本校三门学科融合文化品牌逐渐成型,如何着眼于本校学生的发展需要,将“伴·行”的教育思想贯穿于融合课程之中,致力于培养小学生乐于伙伴合作、注重共同实践行动的素养,就成为我们三门学科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着眼于三门学科教学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我们确立和申报《小学数学、体育、科学融合“伴·行”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 ||||
(三)研究目标 | ||||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树立适应“双减”政策和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解决学生实际需求,优化作业环境,让融合“伴·行”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素养的一座桥梁。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与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 2.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教师在实践中转变单科作业设计观念,提高教师融合“伴·行”设计作业的能力,拓宽教师教学空间。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融合“伴·行”作业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实践成长,学会学以致用,学会在实践活动中检验知识,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最终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
(四)研究内容(或子课题设计) | ||||
1.数学、体育、科学融合“伴·行”作业资源的开发研究 研究要点: 以苏教版教材为依托,梳理数学、体育、科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寻找之间的共通知识点、融合知识点,可拓展知识点,开发出可以设计数学、体育、科学融合“伴·行”作业的教材资源。 2.数学、体育、科学融合“伴·行”作业内容设计、开发的研究 研究要点: 依据对前期的教材资源的开发研究、利用本班孩子的家庭、家长、环境资源教师合作设计出可供孩子自主选择的融合“伴·行”作业。 3.数学、体育、科学融合“伴·行”作业实施策略的研究 研究要点: (1)以数学、体育、科学融合“伴·行”作业内容设计、开发文本为蓝本,以三门学科教师教学活动研讨、集体备课、家校活动等为渠道,切实研究融合“伴·行”作业实施中的“伴·行”对象、实施时间、实施方法及实施地点等。 (2)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修正实施策略。鼓励教师边实践边反思,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或个案分析,提升教师实施“伴·行”家庭作业的专业能力。 4.数学、体育、科学融合“伴·行作业评价的研究 研究要点: 注重多元评价和发展性评价,通过对孩子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等进行测评,并关注学生的多次测评的比较。 设计并完善学生融合“伴·行”作业自我评价表及伙伴评价表,从学会合作、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展示、竞赛、点评等平台,以不同方式来展评学生融合“伴·行”作业过程及成果。 | ||||
(五)研究方法 | ||||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 | ||||
(六)实施步骤 | ||||
1.文献学习、研究阶段(2023年6月-2023年11月) 课题研究启动前期进行课题组成员的培训,组织教师学习“双减”、新课标等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学习融合“伴·行”作业文化思想和内涵,领会数学、体育、科学融合“伴·行”作业选题意图和研究目标。 2.研究实施第一阶段(2023年11 月-2024年10月) (1)完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专项课题开题报告,完成课题开题论证工作。 (2)进行相关的研究指导和学习培训活动,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全面启动研究工作。 调集研究力量,梳理苏教版教材中数学、体育、科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寻找之间的共通知识点、融合知识点,可拓展知识点梳理和归类,完成教材资源调查报告;依据对前期的教材资源的开发研究、利用本班孩子的家庭、家长、环境资源教师合作初步设计出可供孩子自主选择的融合“伴·行”作业初稿;以数学、体育、科学融合“伴·行”作业内容设计、开发文本为蓝本,以三门学科教师教学活动研讨、集体备课、家校活动等为渠道,切实研究融合“伴·行”作业实施中的“伴·行”对象、实施时间、实施方法及实施地点等;初次设计学生融合“伴·行”作业自我评价表及伙伴评价表,从学会合作、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设计展示、竞赛、点评等平台,以不同方式来展评学生融合“伴·行”作业过程及成果。 3. 中期汇报阶段(2024年10月-2024年12月) 4. 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初步梳理,对照四个研究内容进行阶段性反思和总 结,举行中期汇报,听取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实施方案,保证课题研究的正确方向。 4.研究实施第二阶段(2025年1月-2026年4月) (1)根据中期汇报时领导、专家的有关意见,修订完善实施方案,调整各研究内容的研究计划,继续深入进行课题研究。 (2)加强对研究内容进行相关的研究指导和学习培训活动: 结合前阶段课程实践,验证开发、设计的数学、体育、科学融合“伴·行”作业的可行性,并对所设计的融合“伴·行”作业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形成特色的融合“伴·行”作业资料库;在前期研究经验的基础上,验证、修改、总结实施的有效方式和方法,积极鼓励教师撰写教育论文、个案分析,提升实施有效策略;在大家访和前期实践中修改并完善学生融合“伴·行”作业自我评价表及伙伴评价表,精用展示、竞赛、点评平台,再次邀请专家对我校融合“伴·行”作业的研究进行专业性指导,鼓励教师撰写“伴·行”评价案例及论文,提升评价素养。 5.结题鉴定阶段(2024年5月-2024年6月) (1)对课题研究过程和相关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 (2)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江编论文集等资料; (3)举行课题成果鉴定会,请有关教研、科研专家现场鉴定。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
主要观点: 2022各科新课标都提出了跨越学科边界,将多个学科融合教学的课程观,“双减”政策则提出作业要符合课标教材要求,布置利于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提升和实践操作类作业。由此可见开发融合“伴·行”作业是2022新课标和“双减”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小学数学、体育、科学融合“伴·行”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着眼于本校学生的作业现状和发展需要,学科教学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提倡微观层面上的命运共同体建设,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伙伴合作,共同实践,实现共赢共享,以一种群体共同发展的姿态来创建不一样的学习生活。 可能创新之处: 1.以苏教版数学、体育、科学教材为依托,梳理出三门学科间类似的知识结构、寻找之间的共通知识点、融合知识点,可拓展知识点,开发出可以设计数学、体育、科学融合“伴·行”作业的教材资源。 2.利用本班孩子的家庭、家长、环境资源,在对三门教材梳理的基础上教师合作设计出可供孩子自主选择的融合“伴·行”作业。
| ||||
(八)预期研究成果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责任人 | |
阶段成果(限5项) | 小学数学、体育、科学融合“伴·行”作业教材资源调查报告 | 调查报告 | 2023.11 | 郭忠亮 褚辉 |
小学数学、体育、科学融合“伴·行”作业资源库 | 网络资源 | 2024.09 | 周文杰 姚启兵 | |
小学数学、体育、科学融合“伴·行”作业实施策略研究材料集 | 论文 案例 | 2024.06 | 李平 周青 | |
小学数学、体育、科学融合“伴·行”作业评价表 | 评价表 | 2024.06 | 杨小燕 沈丽 | |
小学数学、体育、科学融合“伴·行”作业中期评估表 | 阶段报告 | 2024.12 | 陈振萍 周青 | |
最终成果(限3项) | 小学数学、体育、科学融合“伴·行”作业特色精品集 | 案例集 | 2026.05 | 周青 褚辉 |
小学数学、体育、科学融合“伴·行”作业论文集 | 论文集 | 2026.05 | 周文杰 姚启兵 | |
结题报告 | 文本 | 2026.05 | 陈振萍 郭忠亮 | |
(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先期调研和已有相关成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 ||||
1.课题主持,陈振萍、郭忠亮老师曾分别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过省级课题、常州市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两位老师有50余篇教科研论文在区、市、省、全国发表或获奖。课题组其他成员来自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他们有浓厚的科研意识和教育科研的能力,曾参与过省级、大市级和金坛区课题研究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热爱乡村教学工作;课题组成员多为各学科教研组长,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每位成员都有自己的课例研究成果或论文发表,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实践操作经验。 2.经过多年来的潜心积累和研究,“伴·行”已成为我校数学、体育、科学融合教学的特色,三学科老师伙伴合作开发共上的融合课例:《生态整合、动态调整、优化教学》常州市交流。体育、数学、科学老师从自己学科角度分别撰写的三学科融合论文分别获省特等奖、省二等奖及常州市一等奖。在三学科老师的努力下,三门学科已经开始形成了体现“乐于伙伴合作、注重共同实践行动”核心理念的课程雏形。 本次着眼于学生作业现状和发展需求,着眼于三门学科教学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所申报的《小学数学、体育、科学融合“伴·行”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3.集中学校教研力量,开展具体的行动研究,注重文本的收集和开发,搭建平台推进课题研究。动态管理,聘请专家,加大研究的指导力度。 4.学校将为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培训、学习资料的购买等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使本课题能顺利实施。
|
三、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四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在该课题研究周期内,本单位愿意为该项研究提供研究便利,如课题获准立项,本单位愿意根据课题研究所涉研究任务,提供适量的研究经费。
公 章 年 月 日 |
四、辖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
五、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