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18年9月10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市级课题>>普校特需儿童开展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计划总结>> 文章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2022.6【王文婷】

发布时间:2023/10/24 17:38:58 作者:陈丽华 浏览量:739次

2022年6月8日,由我执教的融合教育音乐资源课程在新城资源教室开展了,本次课程内容是“你听,什么敲响了?”

首先,我展示了响板、三角铁等小乐器,让特需学生对音乐课程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为后期音乐课程的顺利开展做一个铺垫。整节课程结束后发现,其实特需学生他并不笨,只要老师耐心的教导,他们的接受能力也是出乎了我们的意料,对融合教育教师来讲,课程如何兼顾共性与个性,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个难题。教师既要关注个别化又不能过度个别化,以免造成隔离。所以,从哪些方面实施调整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重要内容。但因为研究者对课程、教学这两个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不同,对所涉及的要素的理解不同,对课程调整内涵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有研究者认为,课程调整就是对课程要素的调整,即在了解学生教育需要的基础上,对课程的目标、内容等进行调整。有人认为,课程调整是将普通班的课程目标、内容以及方法等与随班就读学生教育诊断相比较,找到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起点、兴趣、风格、特点、水平,在尊重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也有人认为,课程调整是教师针对个别学生的需求而对课程的相关要素,如目标、内容、策略、活动、评鉴、环境、学生行为、学习材料及学习时间等进行分析、编辑、修改、补充、删减或重组的过程。也有研究者将课程调整理解为对一系列教学要素的调整。维拉等指出,课程调整是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与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进行的教学环境、方法、材料方面的任何改变。康福特则认为,课程调整涉及课程中的一系列教学元素,如内容知识、教学方法和学习结果。还有研究者并未将二者明确区分,如纳里等认为,课程调整是依据不同的学生需要而改变内容、教学方法和(或者)学习结果。可以看到,研究者对“调整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丰富且复杂。考虑到融合教育课程调整是在普通教育课程基础上计划→实施→评价→调整计划→再实施等环节不断循环的过程,教师既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又要回答“如何教”。

依据我国对课程要素的常见划分,即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作为课程调整的四个要素,构成课程调整的内容,教师可以从特殊学生的需要出发,选择调整其中一个要素或者多个要素,也可以同时调整四个要素。而当四个要素都进行了调整时,则可能会形成与普通学生完全不同的替代性课程。


主办单位: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 地址: 常州市金坛区徐塘路216号 电话: 0519-82358009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