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风采 教相长
发布时间:2020/9/24 7:59:34 作者:王玉 浏览量:4209次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2020年9月23日,陈艳工作室的成员们相聚在华罗庚实验学校四(3)班教室,一起聆听了我校王玉老师执教的《爬山虎的脚》一文。
课堂伊始,王老师直接提问:“关于爬山虎的脚,你们想知道什么?”悬念的设置,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接着,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王老师出示了“暗藏玄机”的三组词语,让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这三组词分别和爬山虎的“位置、叶子、脚”有关。而词语的学习也并不“单纯”,在词语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渗入字、词、句段的学习。“嫩”的字理识字,“巴”的结合动作理解,比喻句结合图片理解,都融合在词语的教学之中,让人眼前一亮的同时又受益匪浅。正当有的老师感叹词语教学精彩,课堂教学却不够紧凑的同时,王老师又把从三组词语中提炼出来的内容和梳理文脉结合在一起,整个“松散”的课堂突然变得流畅起来,让人颇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观感。
本单元的重点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为了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王老师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多媒体视频软件,而“连续细致”的观察又如何操作?只见王老师不慌不忙,在引导学生学习爬山虎的叶子的同时,提示学生抓住“不几天”、“嫩叶”、“长大了的叶子”这几个和时间节点有联系的词语,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了这样的观察是连续的,单元教学难点迎刃而解,看似不经意的课堂点拨后面,掩藏的是王老师精心的准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堂一结束,工作室的成员们就对王老师这节课展开了热烈的点评。
工作室陈老师认为,课堂貌似松散,一开始还担心时间不够用,但是越到后面越精彩,词语紧扣文章展开,让人耳目一新。
蒋老师认为:字理识字巧妙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感受字形的同时理解字义,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其他老师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一致认为王老师这种抓关键词句段突出教学重点的课例模式,让组员们眼前一亮,具有明确的课堂教学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王老师润物细无声地渗入本单元教学重点——观察,为整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埋下伏笔,也让大家收获良多。
名师工作室为我们学校的老师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而老师们每一次的精心准备,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王老师和她的伙伴们一起成长,而作为新城分校的一员,她的每一步成长,每一点收获,都和我们新城密不可分。金秋,是收获的季节!